王女士的午托“小饭桌”上,成年人和孩子同桌就餐。
印象中,孩子是午、晚托的“小饭桌”的服务对象。然而记者近日发现,有成年人也“挤”上了孩子们的“小饭桌”,甚至有上班族还晒出自己和小学生同桌吃饭的照片。这些成年人是抱着怎样的心态选择去和孩子们同桌吃饭的?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成年人“挤”上“小饭桌”
王女士经营午托、晚托“小饭桌”已经半年了,地址位于三皇路,离乐群小学很近。每天,王女士都会把午托班的餐食发布在“小红书”和“朋友圈”里,以此记录和分享给孩子们做饭的日常。
最近王女士发现,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关注她的账号,并主动咨询订餐事宜。“他们问得最多的,是午托班接不接受成人订餐吃饭,具体怎么收费。”渐渐地,真的有成年人来到她的“小饭桌”和孩子们一起就餐,有几位还包月付费。
如今,王女士的午托班“小饭桌”每天约15人吃饭,其中有五六个是附近的上班族或孩子家长,占了三分之一。
王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她的“小饭桌”成年人和小学生是一个价格,不午休只是吃饭的话,是580元/月,可以吃22餐。如果预订一天的,则是28元一餐,应该说和普通快餐相比,并没有价格优势。
在小饭桌上,成年人和小学生吃的有什么不同?王女士说,在她这里“大家都一样,主要还是以孩子的口味为主”,因为她发现,报名小饭桌的成年人,看中的就是午托孩子们饮食的清淡、营养和健康。
王女士认为,“成人小饭桌”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比较普及且引发了关注,而在桂林才刚刚兴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找她询问价格和订餐。王女士预计,“到今年下半年,行情还会更好一些”。
“小饭桌”
为何吸引成年人?
不久前的一个中午,王女士的“小饭桌”正常开餐。记者在现场看到,和孩子们同桌吃饭的成年人只有三四个,他们都是就餐学生的家长。
王女士说,有的家长会介意自己的孩子和陌生成年人一起吃饭,所以,她通常会刻意把除家长之外的成年人和就餐学生分开,“如果小学生是11点半开餐,那么成年人我会安排他们12点半开餐。”
一位并不是家长的女士在王女士这里办了“月卡”。她说,单位也有食堂菜,但她老家在南宁,“单位的菜通常有辣椒,吃不惯,更倾向于儿童餐清淡的饮食”。
“午托餐”的分量是否能满足成年人的饭量?有位订餐消费的男士说,通常能吃饱,如果不够,还有一些店可以免费加菜。
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不太会选择类似“小饭桌”。家住叠彩区永彩路的市民尹先生在某机关单位工作,通常,他会在单位吃午饭,但是下班后会回到家点外卖。尹先生说,自己点外卖的价格在15至20元左右,“28元一餐,一个月吃三四次还可以,如果包月快600元,还不如自己在家做”。
也有一些消费者表示,如果可以送到单位吃,他们就愿意点,但对于未婚、且不太喜欢小孩的人来说,和小孩坐一桌,感觉总有点怪怪的。还有消费者认为,口味清淡的“儿童餐”并不一定就代表健康或适合成年人。
“外地的‘小饭桌’成为上班族的心头好,是因为大城市外卖午餐太贵,动辄三四十元。但在桂林,‘小饭桌’和普通外卖相比并没有价格优势。”尹先生分析说。
上班族还有哪些办法
解决午餐
生活工作的快节奏,让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改变了回家吃饭的习惯,外卖、快餐、自带午餐等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而“挤”上孩子的“小饭桌”,也只是上班族解决午餐问题的一种方式。
小李在七星区和平新村某美甲工作室上班,她说,自己的午餐通常都是从家里带的。
小李刚毕业不久,和父母同住在清风小区。白天,她会到美甲工作室和朋友一起工作。“一开始也点外卖,后来发现就算吃得不多,积累一个月下来也有七八百了。”小李说,长期吃外卖不但花钱,而且高油、重盐也不太利于健康。有一次,小李的妈妈到工作室看到这种情况,把小李狠狠地说了一顿。“再后来,晚上妈妈就会多做点饭菜,盛出来一部分装进饭盒里,打上白米饭装好,留给我第二天带到工作室吃。”小李说,通常打包的午餐有两荤一素或者一荤一素加一个煎蛋,都是家常菜,既省钱又方便还卫生。
毕业5年的王明是个男生,尚未成家,一个人在三里店居住。王明喜欢健身,如果点外卖,只能吃健身餐,不但分量少,价格也比普通的外卖贵。王明说,其实单身带饭一点也不困难,按照健康的饮食搭配,一拳头分量的粗粮比如玉米、红薯、南瓜等,两倍量的蔬菜,再加一份肉就可以了。如果吃不饱,还可以加个水果。烹饪的方式也很简单,用家里的空气炸锅和小蒸锅就行。通常,他会在当天下班后准备第二天的午餐,提前把玉米、红薯等粗粮,以及生菜、卷心菜之类的青菜洗干净蒸,再把腌好的鸡胸肉、鸡腿或者牛肉用空气炸锅烤熟,再淋上加了辣椒、蒜末和生抽的酱汁就可以了。
王明算过一笔账,这样搭配下来,每餐不但健康,每个月的伙食费大概四五百元,比点外卖要节约一大半。
在“小红书”“下厨房”“抖音”等各种APP上,一些上班族还主动分享并记录自己每日“带饭”的日常。“七天上班不重样”“有手就能做的快手菜”等简单、健康又美味的食谱随处可见,一些热门分享还有上万的点赞量。
采访中,有些上班族表示,自己尝试过从这些APP上的分享里找菜谱,虽然不太能坚持每天带饭,但每周带一两天,吃自己做的健康餐,也的确可以“感觉到幸福”。
记者刘净伶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