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顾虑影响担当

智珠在握 2024-02-23 10058人围观

浙江宣传消息 近日,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实施“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激励保护行动。所谓“干部要干、实干为先”,“干部为事业担当”自然是身为党员干部应该尽到的职责。那么,后面再加上一句——“组织为干部担当”,究竟有怎样的考量和现实意义?

“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担当,是新时期衡量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也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一大批敢作善为的优秀干部,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冲锋陷阵,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从2019年开始,浙江多次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覆盖全省党政机关、高校和国有企业,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表彰大会,释放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

别让顾虑影响担当

但与此同时,也有极少数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当不作为,干工作瞻前顾后,碰到矛盾绕着走,不敢动真碰硬,贻误了事业发展,被有关部门点名曝光、处分问责,有的直接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在去年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人介绍,浙江对那些不担当不适宜的干部,即使没有违纪违法,也坚决进行调整,5年多来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省管干部92名。

当前正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会碰到很多艰难险阻,机会也稍纵即逝,不容半点闪失,错失发展良机。一方面,对那些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干部,相关部门应态度坚决,让他们该“下”的要“下”,不让其尸位素餐,这是为改革发展事业负责的表现;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认真审视现在一些干部为什么会害怕担当,如何去消除他们遇到的烦恼,为他们放下顾虑创造条件。

正所谓,干部一心为事业担当,组织上就要为干部担当。特别是当他们受到恶意的干扰和非议时,组织上出面为他们撑腰鼓劲,他们才会更有底气、更有干劲,崇尚担当、敢于担当在干部队伍中才能蔚然成风。

大多数干部是想担当、愿担当的,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干一场、有所建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时候不是干部能力不够,也不是“不想干”,而是“不敢干”。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语道破干部的顾虑所在:“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经常洗碗的人,有时难免失手将碗打破,可能因此受到责备和埋怨,这种现象被称为“洗碗效应”。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一些地方问责泛化、简单化,一定程度上捆住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不干事不出事,干事多出错多”,一旦被问责、被处分,就可能会影响前途。为了规避风险,一些人只能选择所谓“中庸之道”,萧规曹随、稳妥为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一些地方或者一些领域,原来的路已经走不通了,迫切需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有的干部有心想试一试、闯一闯,但是因为改革探路很多时候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试”就有错的几率,而错就可能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往往是干部承担不起的。

进入新阶段,改革和发展都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干部要动真碰硬,必然涉及对既有利益格局的重塑,也必然会动“奶酪”,失实举报、频繁信访、恶意投诉、诬告陷害等等令人防不胜防。俗话说“一封举报信几毛钱,折腾干部一整年”,有的地方一接到举报就要求干部说明情况、谈话调查。久而久之,干部心力交瘁,再热的心也有可能冷下来了。

这样的局面,不仅会让许多有抱负、有想法、有能力的干部被白白埋没,还可能因为一时的顾虑贻误发展机遇,危害不言而喻。其实,我们从来不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给足干部安全感,他们才能放心大胆地往前冲。

面对上述情况,首先从干部自身的角度来说,要果断放下顾虑,无私便无畏,无畏则担当。而组织上,又该如何为那些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干得更有底气、更有尊荣?

干部肯干、敢干、能干,组织就要及时用、大胆用、好好用。组织为干部担当,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这方面,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也十分明确:“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调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等等。

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特别是要打破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如果最后大家都“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对那些敢闯敢冲的干部一味求全责备,则会滋生不良风气,让“好人主义”“躺平心态”蔓延盛行。这样一来,改革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谁都不愿意去触碰、去解决。

为此,大胆使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既需要组织慧眼识才,也需要为干部挑担子。如何让考核评价更加精准,让典型评选更加常态,让赛马平台更为广阔,都尤为重要,都是一篇篇大文章,需要不断破题、走向纵深。

鼓励干部先行先试,就必须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对于那些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那些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那些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要予以宽容和包容,让担当者放下包袱。

近年来,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很多地方都制定了容错纠错的细则。随着改革发展推向深入,实际情况会发生变化,推动容错清单向更多领域拓展、向更具体的事项细化,会更方便组织和干部对照遵循。在不搞纪律“松绑”的前提下,如何让敢于容错与合规容错相统一,需要组织的担当去释放更强烈的信号。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正名,就是为干部队伍正风。应该看到,错告诬告是束缚干部担当作为的桎梏,既会打击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还会对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产生恶劣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受到诬告的干部澄清正名,取得了较好效果。早在2019年,浙江就率先出台开展澄清正名和打击诬告陷害工作有关规定,目的就是不让干部流汗又流泪。2023年,全省共为2244名党员干部和200个党组织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100起134人,既营造了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也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斗志和信心。

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中,高素质干部队伍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只要牢牢抓住激励担当作为这个重点,不断卸下干部内心深处的“包袱”和顾虑,干部担当之风一定会充分涌流,“三支队伍”就能各尽其才、竞相奔腾。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3637
  • 页面总数:1
  • 分类总数:8
  • 标签总数:925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96356786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