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故乡、去远方、追梦想,高铁时代,谁在选择绿皮火车?

智珠在握 2024-01-19 6582人围观

K210/K211,起点为广州白云站,每天下午3:31发车,历时23小时,穿过黑夜和白昼,次日午后,抵达1596公里外的终点浙江宁波站。

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如果搭乘高铁、动车,从广州到宁波,只要8.5个小时,时长缩短三分之二。

高铁疾驰,成为中国基建的代表作。绿皮火车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像留在历史里的一个词。

但正是这些绿皮车,曾搭载无数人追梦、归家。时至今日,历经风雨蝶变,这个交通大动脉上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也凭借自身独特优势,依旧载着乘客在大地上穿梭不息,蜿蜒向前。

1月17日,潮新闻记者踏上K210/K211次列车,找寻绿皮车上的慢故事。

归故乡

火车慢慢悠悠,褚大伯提前几个站就收拾好东西,等着下车。

褚大伯在等待下车。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褚大伯是宁波人,近几年,他南下务工,往返搭乘的都是这趟车。选择绿皮车,除了路线合适,也有经济上的考量——硬卧322.5元,高铁则要六七百块。

他曾买过上铺,空间相对窄些,这次睡在下铺,舒适不少,“我也不太懂,都是我家孩子抢的票。”他有些内敛,提起孩子,倒是多说了几句。

褚大伯关于这趟列车的记忆,都和春节有关。“上次坐,是正月过完年去广东打工,快一年没回家了。今年放假放得早,就先回来准备过年。”

到了站,还要再坐一小时的车才能到家,“老了老了,明年不出去了。”他快60岁,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心愿,想要的也都有了。

宁波人姚阿姨站在软卧车厢的过道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不同的地方,房子造得不一样,树木长得不一样,山山水水的一路看下来,也挺愉快。”

姚阿姨正在看风景。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对姚阿姨而言,亲情就是一辆列车,起点站在自己这头,终点站在女儿那头。

10年前,她第一次坐普速,是去江苏徐州看正在上学的女儿。女儿长大,去年结婚,定居广东韶关,于是她又再次坐上普速,去看看孩子的小家庭,“看她过得蛮好,我还是很开心。”

曾经去学校看女儿是自己买票,她选了硬卧。这次女儿给她买了软卧回宁波,20多个小时的旅程有些累,不过她也说:“睡觉很舒服,乘务员态度也很好,总体感觉都很好!”

硬座车厢里,罗女士正享受喧嚣前的安静。她在杭州上车,要去宁波接两个孩子,“路程短,不赶时间,高铁和慢车也差不了多久。”

接上孩子后,她就要换高铁了,“带两个娃很累的,坐高铁能快点到家。”

如果要带孩子回湖南老家,罗女士会选择普快卧铺,空间相对宽敞,孩子们可以活动开,带娃也能轻松点。

每当这时,罗女士会带着他们看窗外,不必担心列车飞快导致某棵树一闪而过,孩子们找不着位置,而是可以娓娓道来,父母的故乡有什么不同于杭州的风景。

还没到春运,某些路段,列车上人也不多。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 1
  • 2
  • 3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3594
  • 页面总数:1
  • 分类总数:8
  • 标签总数:925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88495894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