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忆祖母

智珠在握 2023-12-16 10587人围观
岁末忆祖母

  ■ 张能苗
  我的老家,在河姆渡镇车厩村的虹岭古道脚下。而我祖母的娘家,则在古道另一端的汪家乌岩下,两村隔山而居,以岭相通。
  据传,我父母第一次结婚时刚解放,按照新婚姻法,当年因为我母亲年龄未到杠,在村口被村干部半途拦轿劝返。过了一年,年龄到杠才正式完婚。婚后,我父母的婚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不和。是祖母以博爱和海量的胸怀,从中起着“压舱石”和“黏合剂”的作用。她对待媳妇胜过自己的女儿,而对待自己的儿子却十分严格,有时甚至有点刻薄。
  我依稀记得,有一次,我父母为一件小事,意见不合而斗了几嘴。我祖母得知,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将我父亲臭骂了一顿。相反,对我母亲非但不说一句对错,还一桌好菜好饭伺候。此时,我母亲也渐渐地消了气。当时,我也在场,对祖母的处理方法打心眼里暗暗佩服!也因此,我母亲对她的婆婆十分尊重。总之,只要有我祖母在,我们全家老小像石榴籽一样,一定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我祖母虽然未曾上过一天学,目不识丁,连她自己叫“李阿菊”的名字也不认识。但是,她极具长远发展眼光。对待她的第三代——我们兄弟姐妹三人,尤其是对我这个长孙,那更是百般呵护,真可谓是呕心沥血,耗尽了她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我父亲是一个百事不问的“甩手掌柜”,从不过问子女们的事情。我母亲又长期在外打工,挣几个小钱补贴家用。因此,日常照顾和护养我们成长的这副重担,自然全部落在了我祖母一个人的肩上。她从来未对我们三兄妹说过一句粗话,动过一个手指头。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粮食紧张,乡亲们为了填饱肚子,度过饥荒,有的上山挖树根,有的下地割野菜,吃尽了苦头。当时我尚年少,正在长身体,我祖母千方百计让我吃饱喝足,每顿没有大米饭,也保证有一碗白粥给我喝。这时候,我祖父看见了,抱怨“不劳动的小孩有饭吃、有粥喝,在劳动出汗的大人吞糠咽菜,不合理!”他和我祖母也抬起了杠,指责她偏袒孙子。对此,我祖母百口难辩,暗自伤心落泪。我小小年纪陪着她一起伤心难过……
  虽然,祖母在年少时曾经缠过脚,行动有所不便,但是,她却是我们家的“总理”,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等,里里外外一把抓。对内她是一把当家的好手,对外劳作她也决不输须眉。无论是上山砍柴、摘茶叶、挖春笋,还是下地种菜、锄草、施肥料,样样能干。而且,她都会把我带在身边,形影不离,应证了乡间流传的“公婆喜欢大孙子”的那句老话。
  有一次,我跟着祖母翻山越岭走访舅公舅婆和两个姑姑。走过汪家,行至上槠林庙时,因为山险路狭窄,我一时高兴得意忘形,蹦蹦跳跳中,只顾抬头看蓝天白云,不注意低头看脚下崎岖小路,忽然一脚踩空,幸亏被我祖母及时发现,一把将我拽了回来。这时,她没有骂我,只是轻声地嘱咐我:“以后,走路要注意多看路。”
  祖母辛苦了一辈子,眼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而她自己则一天天变得苍老,堆满一条条皱纹的脸庞舒展出“满足”两字。尤其是她亲眼看着我当兵穿上一身绿军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985年初夏,我正在浙北地区的一处驻训基地,执行高炮团队雷达、仪器技术分队的驻训任务。父亲发来的一份加急电报,几经周折才转到我的手中,内容仅六个字:“祖母病故速回!”顿时,我泪水夺眶而出……

来自苹果APP客户端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3637
  • 页面总数:1
  • 分类总数:8
  • 标签总数:925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96356786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