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智珠在握 2023-12-16 16964人围观

经济参考报讯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由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到“新发展格局”到“新质生产力”,这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的系统战略部署,整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深入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扎实的系统性战略支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这说明生产力是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体现着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亟须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生产力,以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逐步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以上理解,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立足新发展阶段,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进行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从而能够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就是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将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满足新时代新征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发展理念瞄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聚焦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重大转换,进一步优化生产力中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生产力发生质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在于创新,要按照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并用新科技为产业发展赋能,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是绿色发展的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最鲜亮的底色,要按照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要求,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是注重开放协调的生产力,要按照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和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开放性,与时俱进地从更宽领域和更广区域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快推进生产力由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新质生产力是以人为本的生产力,要按照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助力将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新质生产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新质生产力必须是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生产力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力,比如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形成了与当时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力。

当前,我国已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这就需要有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必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新质生产力,通过协同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推动传统生产力跃升为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增效,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扎实的经济支撑和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将来要实现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新质生产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服务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一是从畅通国内循环的角度服务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二是从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角度服务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从畅通国内循环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夯实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产业基础,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提高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发展韧性。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通过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重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幅提高我国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高水平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以强大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互促互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3637
  • 页面总数:1
  • 分类总数:8
  • 标签总数:925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96356786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